合掌屋的特征是不用任何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较有黏性的木头来接合房屋架构。歧阜县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屋顶特别建成倾斜的60度,既防止雨水浸透,又可让雪滑落避免积雪。屋顶所铺的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阳光的热力及寒风的冷气都不容易透进来,整栋屋子冬暖夏凉,住起来相当舒适。
不只房屋架构有学问,合掌屋的生活方式也充满智慧与人情温暖。合掌屋屋顶的茅草每三四十年得更换一次,每次约需要200人一起花上两天时间;全村平均一年约有2至3座要换屋顶。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这项大工程,村里衍生出一种制度:哪家房子要换屋顶,左邻右舍都要一起帮忙。
形成
为什么在这样的深山里会有如此奇特的房子出现呢?答案是:因环境与固有产业所致。白川乡位于穷乡僻壤,往昔一到冬天就与世隔绝,因此人力资源重要,数十人一起生活的大家族比比皆是,超大格局的房子便应运而生。当地的固有产业是制作火药和养蚕,为了保管制作火药的材料,需要地板较高的房屋;而通风好、日照足的二三楼也成了养蚕空间。从民家园内一家展示合掌屋建筑结构模型的屋子,可看到合掌部分除以60度倾斜方便冬日积雪落下外,更以五重结构建成,除最底两重为梁柱,其余三重均是稻草,当中更没有用上一根钉子作固定,让人惊叹!
合拍视频曝光的调节是通过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ISO这三个参数来完成的。首先需要确认光线情况,然后根据拍摄效果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参数。如果场景较暗,可以增加ISO或者放慢快门速度来增加曝光量;如果场景较亮,可以减小ISO或者加快快门速度来减少曝光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来微调曝光效果,确保拍摄出清晰亮度合适的画面。
合掌岩万佛石窟是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的一处著名的佛教石窟,其主要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397年至614年之间。
据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合掌岩万佛石窟的修建者包括前秦、北魏和隋朝的皇室和王侯,经历了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其中,前秦时期(公元384年-417年)的君主苻坚曾下令在该地修建石窟,并在马蹄山上开凿了一条千米长的隧道,形成了灌溉田地的水利系统。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和隋朝时期(公元581年-618年)也相继有人继续修建和装饰了这些石窟。
合掌岩万佛石窟中保存有大量的佛像、浮雕和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长达60米的大佛殿,内部雕有一尊高达35.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是中国古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佛教石窟之一,也是中华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