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的蠕动需要动力,而动力的来源是来自于肠道壁上的肌肉层和神经系统。肌肉层不断收缩和放松,从而推动食物和废物向前移动,这个过程称为肠蠕动。
神经系统则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确保肌肉层的正常收缩和协调。同时,肠道壁上还有类似于鳃的结构,叫做腺肌带,能够增强肠蠕动的力量和频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大肠的蠕动需要来自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够维持正常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大肠的蠕动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神经系统:大肠的蠕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中枢神经通过传递来自大脑的信号来调节大肠的蠕动,而周围神经则直接与肠壁上的神经末梢相连,传递刺激信号。
2. 激素:肠蠕动也受到激素的调节,特别是促胃液素、缩胆囊素和降钙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在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下产生多种生理效应,进而促进大肠的蠕动。
3. 肌肉肥大细胞和免疫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如前列腺素、5-羟色胺、组织胺等可以增加肠道肌肉的活动。
4. 消化液中的HCO3-可以通过激活离子通道介导的Ca2+释放,从而刺激大肠蠕动。
综上所述,大肠的蠕动动力来源于神经系统、激素、肌肉肥大细胞和免疫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胺类物质以及消化液中的HCO3-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大肠的正常蠕动。
1、首先,将猪大肠清洗干净,可以用面粉多搓揉几遍,再用水冲洗干净
2、糯米提前洗净,浸泡30-60分钟
3、将泡好的糯米去水,和猪血混合抓匀、灌入洗好的大肠里
4、起锅烧水,放入姜片,去味,水烧开后,转中小火,放入灌好米血糕的大肠,注意用筷子翻动,避免粘锅,以及让米血糕均匀的填充大肠,煮至糯米熟透,捞起备用
5、猪大骨洗净,下锅熬汤
6、将大肠切厚片,放入猪大骨汤中,小煮一会,调味,撒上葱花,即可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