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
低筋面粉300克、酵母3克、白糖5克、室温水155克、白芝麻、红糖、熟玉米油
制作步骤:
第一步:大碗里准备300克低筋面粉,再加入3克酵母和5克白糖,然后少量多次地加入155克室温水,把面粉和成絮状后下手揉面,揉成团后移到案板上,使用推揉的手法把面团充分揉匀,揉成光滑的面团后放入碗中,盖上盖子醒发至两倍大。
第二步:准备一把芝麻,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然后放入锅中炒熟炒香,炒好后用擀面杖把芝麻压碎了再放入大碗中;在碗中加入红糖(量是芝麻的两倍多即可),再撒入少许面粉,充分抓匀后加入少许熟的玉米油(也可以是水),拌匀,状态可以成团即可。
第三步:取出醒发好的面团排气,然后充分搓揉均匀,再搓成条揪剂子。
第四步:把剂子按扁,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皮子,再放入适量红糖馅儿,像包包子一样包好,尾巴收好。
第五步:把光滑的一面朝上,按扁后整成小饼的模样,再放到打湿的笼上二次醒发10分钟;然后开火,上气开始计时蒸7分钟,再焖3分钟,时间到了开盖,松软的饼做好了。
第六步:电饼铛预热刷油,把蒸好的饼放进来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中,一位忠心的女仆在主人家遭遇灾难时,怀抱幼年的三太子逃离,途中为了保护孩子不被追捕,她不得不装作疯狂,甚至用木棍攻击那些试图阻止她的官兵和其他路人。这位女仆被称为“傻蛮婆”,最终因为官兵的同情而得以放行她和三太子。多年后,女仆历尽艰辛抚养三官爷长大,并为他报了深重的仇恨。这个故事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社火表演中的一个角色形象——"尕蛮婆",她在表演中抱着一个玩具娃娃,并将娃娃送给路边的观众,作为回报,观众会给她一些小红包或者礼物。"尕蛮婆"的形象也代表了忠肝义胆,因此在某些场合,她会和关公一样被邀请加入游神的队伍。
尕达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石屏山,东南距海石湾37公里,民门公路的边上就是景区大门。
尕达寺为藏传佛教,自唐时,即有罗汉在此弘扬佛法。明代已在东西南北中五峰(俗称五台)分别修建了殿宇,后来逐渐扩建到八台建筑,但以第五台建筑为最高。有意思的是在这里游玩不走回头路,就可以把一至八台八个山峰全走完,而且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