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原理、无机、有机、实验。
01 原理
基础原理部分是高中化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点的记忆性相对较弱,逻辑性和严密性较强。如果不能将其全部消化,这部分内容在之后的多轮复习中就会成为负担。相反,如果对这部分内容掌握比较好,为后面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的学习会轻松很多。
后面三个部分主要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记忆、复习和练习加以训练。因此,考生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关键在于抓住知识主线,学会科学归纳。
02 无机
学习无机时,对每一章的归纳,我们可以纵向比较,先写出元素单质及其化学物的转换关系。
如“硫”的一章就以:
“H2S→S→SO2→SO3→H2SO4”
为统领,然后填充不同的反应条件等等;而对于整个无机的归纳,可以横向比较,对比各个元素性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03 有机
学习有机时,道理也是类似的,有机要抓住官能团的性质,从个例来学习这个类别有机物的性质。
有机比较重视反应条件,例如和链烃的取代反应需要溴蒸汽,加成反应需要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苯发生取代反应要用液态溴单质,而和苯酚反应要用浓的溴水。所以学习时对这些也要多加注意。
04 实验
首先,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其次,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
最后多学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抓住每个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弄清每个关键步骤的原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这样以点画线,以线成面,再将无机、有机、实验几个面筑成网络,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如果再培养几个良好的学习技巧,就能事半功倍。
高中化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很多,如有需要可参照下述常见几种:常见的氧化剂:活动的非金属单质:氟气、氯气、溴气、氧气、臭氧。
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硝酸、浓硫酸。
元素处于高价时盐:次氯酸钾、高锰酸钾 、氯化铁。
过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氧化钠。
其它:次氯酸。
常见还原剂 :金属单质:钾、钠、镁。
非金属单质:氢气、碳、硅。
低价态的化合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碘化氢、二价铁离子、氨气。
活泼金属:锰离子、硫化钠、二氧化硫、硫酸钠、三氧化硫。
以下是高中化学中十大计算方法:
1. 摩尔质量计算:用化学式和原子量计算出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摩尔计算:通过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计算出反应物的数量。
3. 浓度计算:通过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4. 反应热计算:通过热量计算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5. 酸碱滴定计算:通过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的化学反应,计算出被滴定物质的浓度或者体积。
6. 气体定律计算:使用Boyle-Mariotte定律、Charles定律或者Gay-Lussac定律计算出气体压力、体积或者温度等。
7. 平衡常数计算:计算化学反应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8. 反应速率计算: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反应速率。
9. 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通过溶液中电极的电动势计算出溶解度、反应平衡常数等。
10. 活度计算:考虑到离子在溶液中的影响,修正离子实际的浓度来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