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饭后撤桌叫“退食”
因为在古代,通常一家人聚餐时摆设的餐桌比较大,吃饭后并不方便留在原地,所以需要进行撤桌。
撤桌的具体方式是先把餐桌上的菜品划分好,送到各自的碟子或盘子里,然后再将餐桌收起来。
这个过程就叫做“退食”,表示饭后把餐桌收拾好。
古代的各种称呼都有特定的词汇来表达。以下是一些例子:
人的称谓: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1。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1。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1。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1。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1。
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