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蟹,也称为红蟹或者斯里兰卡蟹,是一种常见的海鲜食材。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面包蟹做法:
**材料**:
- 面包蟹:1只(约500克)
- 姜:适量
- 大蒜:适量
- 葱:适量
- 辣椒:适量(可选)
- 料酒:适量
- 生抽:适量
- 白糖:少许
- 盐:适量
- 淀粉:适量
- 食用油:适量
**步骤**:
1. 将面包蟹清洗干净,去掉腮和内脏,剁成块,用料酒和少许盐腌制10分钟。
2. 腌制好的蟹块沥干水分,轻轻裹上一层淀粉。
3. 姜、大蒜切片,葱切段,辣椒切片备用。
4. 锅中倒入足量的食用油,烧至五成热左右(约150℃),下入裹了淀粉的蟹块,中火炸至外壳变硬,颜色变红后捞出沥油。
5. 提高油温至七成热(约180℃),再次下入蟹块快速复炸至外壳更加酥脆,捞出沥油。
6. 锅中留少量油,加入姜、蒜、葱和辣椒片爆香。
7. 倒入炸好的蟹块,加入生抽、白糖和适量盐快速翻炒均匀。
8. 炒至所有调料均匀裹在蟹块上即可出锅装盘。
面包蟹的黄是球形或者扁圆形状,外层酥脆色泽金黄,内层则是浓稠的蟹黄馅料。
蟹黄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和其他营养物质,营养丰富,但同时含有较高含量的油脂和胆固醇。蟹黄可制成很多美食,如蟹黄粥等,上海还有着名的美味小吃蟹粉小笼,其主料就是蟹黄。
1、蚤状幼体
刚孵出的幼体,外形并不像成体,而略似水蚤,故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共蜕壳5次,每次形态上以刚毛对数以及胸足与腹足的雏芽出现与否为区别。第v期蚤状幼体蜕皮即变态为大眼幼体。
2、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因1对复眼着生长于长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眼窝外面而得名,大眼幼体是杂食性的,性凶猛,能捕食比它自身大的浮游动物,大眼幼体又俗称为蟹苗。
3、仔蟹阶段
大眼幼体经5次蜕壳后,成为仔蟹。第一期仔蟹,其壳长大于壳宽,还不同于真正的蟹形,再脱壳进入二期仔蟹,壳长小于壳宽,遂成蟹形。仔蟹脱壳4-5次,可合理划分为幼体的发育阶段,我们以其副性征为划分的标志。即当期幼体的副性征还未出现的阶段为仔蟹阶段,称“仔蟹”。当副性征出现以后,就进入了幼蟹阶段。
4、幼蟹阶段
幼蟹的适应性很强,在形态上与成蟹无异,壳长小于壳宽。幼蟹的培育阶段大致从5月起需4-5个月时间,在此时期内,幼蟹经过系统蜕壳,每次蜕壳幼蟹的体长、体宽、体重都有显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