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篱,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历经多次贬谪,但诗文成就卓越,被誉为“文坛宗匠”。其诗文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洒脱之气,又有清新自然之韵,被誉为“苏派”代表。其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其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1.早年经历及对应诗句: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文学家,母亲程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
苏轼早年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例如,《海棠》中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仕途经历及对应诗句:
苏轼通过科举考试后,步入仕途,历任多职。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位。
在仕途上,苏轼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些经历,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贬谪经历及对应诗句:
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苏轼多次被贬谪。他在被贬谪期间,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创作了许多反映他内心世界的诗歌。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所写,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了千古名句。
4.晚年经历及对应诗句:
苏轼晚年生活比较平静,他回到了故乡眉山,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作品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表达了他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慨。
以上只是简要介绍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对应诗句,实际上他的诗歌作品还有很多与他的经历相关。通过阅读他的诗歌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苏轼的先生是张易简、梅尧臣和欧阳修。
张易简是苏轼的岳父,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苏轼在北宋仁宗天禧年间参加科举考试时的主考官。苏轼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非常欣赏苏轼的文章,认为苏轼的文章“文义灿然”,应该被录取为第一名。但是,由于当时的考官害怕舆论的压力,苏轼被排在了第二名。后来,苏轼成为了欧阳修的学生,得到了欧阳修的指导和帮助。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受到了欧阳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