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会通过你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猫咪抓伤了你,你可以立即停止和它的互动,表达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例如轻轻叹气或者轻微的喊叫声。这会让它知道自己的行为让你感到疼痛,并且会产生后果。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声音、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喜欢。
教育猫咪需要耐心和时间,你需要一直坚持,慢慢地,它会逐渐理解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猫咪不太适合用奶瓶来喝奶,因为它们非常喜欢舔奶头,而奶瓶的奶头过大,会让猫咪喉咙受到伤害
如果一定要用奶瓶喂养,需要选择细长的奶嘴,并将奶水稍微加温,让猫咪感觉更加舒适
另外,还需要注意喂养的频率和量,过度喂养会导致猫咪消化不良,影响健康
通常情况下,宝宝猫需要每天喝6-8次奶水,大约每次-毫升,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果猫咪不适应奶瓶喂养,也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比如使用滴管或母猫代替喂养
首先,不让猫咪养成咬人的习惯,主要是让猫咪知道分寸,这和日常交流和训练有关。
宠物能够理解的大多是建立在“关联性”上,就是“做出某种行为之后立即就会得到的反馈”,动物一般会分析出两种不同结果的反馈,即“好的”和“不好的”:
—— 猫咪咬了其他猫咪之后,其他猫咪默不作声、退缩、表示驯服,它当即得到的反馈就是好的:驯服了对方,自己拥有了支配地位。这个时候它虽然会停止再咬,但今后就会经常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有“好处”。
—— 猫咪咬你的时候,你立即大叫喝止、让它听到。必要的话,你还要用手拍打它,它当即得到的反馈就是不好的:知道它咬到你的时候,立即就会受到惊吓或惩罚。今后它就会小心,不敢妄为。
当然,猫咪有的时候会以轻咬的方式表达对主人的亲近,一定要注意区分,猫咪可能会控制不好轻咬的力度,所以当咬的力度过大时要立即喝止,久而久之猫咪就会掌握好分寸。
另外,给猫咪的反馈应该是及时、适当和有效的。以下几个情况基本是无效的:
—— 事后很久才给猫咪反馈,基本没有办法让猫咪建立起关联性。
举个例子:猫咪咬你之后,你当时没有任何反应。它松口之后,你发现流血了。然后去包扎伤口。所有这些都完成之后,你才想起来去教训猫咪。这个时候其实猫咪已经无法把它咬你和你教训它建立起联系了。类似这样的行为若久而久之,除了让它觉得你喜怒无常、因无法理解你而和你越来越疏远,对纠正它的行为没有任何帮助。
—— 给猫咪太过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反馈,猫咪会很茫然。
举个例子:猫咪咬你之后,你抽出手来,然后在它面前说一大堆话“疼死我了啊……今后不给你好吃的了……巴拉巴拉……“,装哭、装痛苦、收起它的食物或玩具……做一大堆它难以理解的动作或表情等等,这些其实是你自己在表演、自娱自乐,猫咪根本就不会懂,只会让猫咪呆呆的看着你、很茫然。猫咪不理解你这些行为的用意,自然也就无法知晓它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你就不可能会纠正猫咪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