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其中约定企业内部的考勤制度、迟到早退和旷工处罚制度等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该等制度的执行予以监督。如果员工旷工超过规定次数,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予以相应的处理。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可以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到期前,企业内部必须满足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因此,如果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员工因旷工五天被视为自动离职,那么这种做法是合法的。但用人单位在制定考勤制度时,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员工的迟到、早退和旷工等情况,不能违反法律和劳动合同合法约定。
旷工五天是否视为自动离职有效,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规定和劳动法的规定。一般来说,公司应该在员工旷工第一天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员工,了解原因并提醒其回到工作岗位上班,以及告知员工如果继续旷工会面临的后果。
如果员工在接到公司通知后仍未及时返岗上班,公司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依法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除合同之前,公司需先向员工发出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并根据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等进行程序上的合法性审核。
要注意的是《劳动法》规定了员工通过书面申请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在离职前提出口头辞职等情况,确实可以因员工追究相对于拟定的赔偿方式和赔偿金额问题。所以,综合来说,旷工五天视为自动离职这一问题需要参考具体的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而言,如果员工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连续旷工超过 3 天,公司有权利将其视为自离处理。
具体而言,劳动法规定,员工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视为自离:
1. 自行离职:员工在未提前通知公司或未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的情况下,离开工作岗位,即视为自离。
2. 无故不来上班:员工在未经批准或未提前请假的情况下,连续旷工 3 天以上,视为自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员工因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无法来上班,需要及时向公司请假并提供相关证明,否则也可能被视为自离。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建议员工及时向公司请假或提出辞职申请,并按照公司的规定和劳动法的要求进行操作,以避免因此产生的不必要纠纷。